據中國木材流通協會最近統計,近3年來,從2006年的320億元到2007年的400億元,再到2008年的500億元,國內木飾面行業總產值年增長率達25%。2008年年末,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扶持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支持產業優化升級,自2008年12月1日起木飾面產品的退稅率由5%提高到9%,這一政策的實施,無疑為想分木飾面產業一杯羹的后來者打了一劑興奮劑。到目前為止,我國從事木飾面生產的企業已多達3000家以上, 在金融風暴的低迷運勢中,木飾面產業的獨好與相關政策的雙面誘惑下,預計從事木門產業的企業將持續增加。
在這場“經濟寒冬”中,有別于一般中小木飾面企業的生存之道,大中型企業仍然應該持續木飾面的品牌戰略。據中國國際網統計,雖然我國出口數量比進口要大得多,但是進口比出口每噸多出了3628.21美元,從國外進口1噸木飾面就相當于我們出口3噸的價格。相比之下,我國出口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還缺乏基本的競爭實力。
在木飾面行業中,普遍缺乏的品牌意識,讓我們吃定了“1:3”的虧??v觀如今各類平面和三維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中,各行各業都竭盡所能,但廣告卻是少之又少,因此要想在金融危機中抓住機遇獨占鰲頭還需樹立起行業的品牌戰略。
筆者參照木門行業品牌建設的經驗,結合木飾面產業特點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圍繞品牌的核心價值和差異化對企業和產品進行適度包裝,比如產品宣傳手冊和專賣店建設,如果希望品牌有高度,就不能簡單地設計一下就算了,要請專業的機構,最好是對建材行業有研究的設計機構。
然后,要加強流通渠道建設。在建材行業終端為王,誰掌握了終端,誰就統治了市場。不建議企業貿然在全國市場大舉推進,要以做區域品牌的思路和力度逐步推向全國。
其次,做木飾面品牌要有長遠規劃,品牌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打一些廣告、開一些專賣店就能做出品牌的。要綜合考量兩方面因素:投入產出的比例和投入產出的周期。仔細考慮好這兩個方面才能下定決心做品牌。下定決心后首先要考慮的是在哪方面能做得與其他木飾面企業不一樣,也就是確定品牌的核心價值和差異化。生存比品牌更重要,品牌是發展的基礎,但是在寒冬來臨時,確保度過寒冬才是首要任務。
最后,要加強木飾面產品研發。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特別是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建材行業,真正笑到最后的只會是兩類企業,一是品牌建設早,渠道控制好的企業;二是創新意識強,產品生命力旺盛的企業。對于木飾面行業而言,由于行業發展的相對滯后性,一方面相比其他建材行業而言,仍然存在較大的品牌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由于錯失了房地產大發展的最佳時機,品牌的壯大難度較幾年前大多了。